dsblog.net 资讯 » 专家观点 » 梅新育博士:申请直销牌照应摆脱技巧误区

梅新育博士:申请直销牌照应摆脱技巧误区

http://www.dsblog.net 2006-08-08 15:13:46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腾讯财经访谈,我们今天聊天室为大家请来的嘉宾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梅新育梅博士。梅老师您好,先跟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梅新育: 
    
    今天很荣幸能够和各位网友在线交流,希望我们能够相互切磋,相互提高。 
    
    主持人: 
    
    我们今天特别邀请梅老师来,主要是想和梅老师聊一聊关于直销和直销牌照的话题。我们知道在雅芳今年2月拿到第一张直销牌照后,上周又有四家企业拿到了直销牌照。其中包括两家内资企业,珍奥和蚁力神,以及两家外资企业,如新和宝健。梅老师,您怎么看待第二批企业拿到牌照可能给直销行业带来的影响? 
    
    梅新育: 
    
    我想这是在直销立法完成之后,直销市场发展迈开了第二步,毕竟直销是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它不可能只有雅芳公司一个玩家,在这个市场上,可以进入的公司应该是越来越多的。另外,比较典型的一点,这一次拿到牌照的四家公司里,有两家内资公司,大家都知道,直销这个行当在我们国家来说是“进口货”,不是国货,由于我们的直销企业起步就相当晚,先天不足,而且又加上后天失调。所以直销立法过程当中,一直是内资企业处于声音比较微弱的地位,以至于引起很多议论。我曾经看到有媒体的大标题是“直销立法,内资企业失语”。管理部门不可能让这样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只有外资行业在里面,内资企业与其过多关注抛头露面,出镜率有多大,不如多练内功,自己达到了标准肯定会得到牌照。不管怎么说,获得话语权,最终还是要靠你的实力和经营水平能够赶上外资的巨头,用实力说话。这一次有两家内资企业拿到牌照,我希望这些内资企业在直销这个敏感、高风险的行业能够健康发展,迈出第一步。 

    主持人: 
    
    第二批牌照颁发之后,有媒体评论说,管理部门发牌照是有倾向的,他们把没有做过直销,但是有相当实力的一批保健品企业优先列入重点考虑对象,而像安利这样的老牌企业的审批有所延后,您赞同这种说法嘛?
    
    梅新育: 
    
    所谓倾向如何,谈不上。我觉得这是按照不同的标准执行,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周期是不一样的。像安利,直销的营业额在目前是全国市场最大的。可想而知,这样一家营业额,规模最大的公司,对它的审查过程,必定花费的时间和周期也是最长的。
    
    至于说以前做过直销,但是有实力的企业优先列入拿牌照的行列,可能是主管部门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拿到牌照准许经营,如果是以前做过直销业务的,有历史沉淀,他要完全转型,肯定要费力。但是有实力,以前没有做过直销的这样的企业,没有历史负担,一起步,就在这个新的模式上进行,比有历史包袱的企业早一点拿到牌照,我想这应该说不是管理部门有什么特意的倾向,而是客观造成的。 
    
    主持人: 
    
    从去年12月1号《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以后,应该说很多企业都非常看好直销市场,纷纷向商务部递交了申请,在积极行动。在您看来,具备怎么样条件的一些企业会更容易获得牌照?商务部等管理部门他们会青睐怎样的公司? 
    
    梅新育:我想这有些什么样条件的话,直销管理条例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至于有什么样的申报技巧,我觉得,可能我们国人比较大的一个误区就是过分的关注这些技巧,而对自己实际是否达到这样的标准关注太少。我想,还是不要过多关注申报的技巧,你应该按照标准一条一条做到了,管理部门不会把你埋没的。
    
    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管理部门在审查方面,肯定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如果你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所谓的申报的技巧,而不是自身的客观条件上,那么管理部门批准同意了,这样的话,会遭到怎样的公众舆论的压力呢?我想企业最好还是摆脱这个误区。 
    
    主持人: 
    
    那在人才这一块呢?比如说各个企业都会招很多直销员过来,会不会有挖角或者是像保险那样招揽人才? 
    
    梅新育: 
    
    我想,它肯定会出现这种招直销员的这样一种热潮,但是应该说不会出现原来的那种疯狂的培训热潮,因为按照新的直销管理条例这里面,如果说原来98年之前直销员的业务代表,是公司方面不用预付任何成本,但是在这儿现在的规定上,公司方面是有固定的成本的。公司方面在招聘有关人员的时候,它也会考虑成本问题,不至于发生像原来的没有节制的那种狂潮。 像原来的传销份额,最不好的就是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结构,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恰恰是对社会结构的破坏。 
    
    主持人: 
    
    目前现在这个牌照应该说在一批批一准备发放,您觉得,伴随牌照发放以及直销企业发展,未来中国直销这个行业形成多大一个规模?市场的格局会是怎么样的?内资、外资企业都会怎么样发展? 
    
    梅新育: 
    
    直销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很广泛,但是在整个市场当中,直销不可能称为一个很大的行业。目前是300、400亿的销售额,相对于上万亿的社会零售总额里面,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我想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拉动这个市场规模,可以预期,在直销市场放开之后,在未来,最近20年之内,直销和市场营业额占社会零售商品的比例可能会略有提升,但是提升的比例也不会太大。 
    
    主持人: 
    
    您预测一下,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拿到牌照介入到这个领域当中来吗? 发放牌照的速度会不会越来越快?
    
    梅新育: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这本来就是一个竞争性行业,如果说原来的直销企业,很多都是只有直销这一块。未来的直销企业可能不一定是专业的直销公司,也有可能是兼业的直销公司。 
    
    主持人: 
    
    可以采用以前的销售模式,另外可以采用直销的模式。 
    
    梅新育: 
    
    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直销销售的商品不要紧紧局限于化妆品、保健品这些东西,能够还有一些别的。比如说电脑、电子产品等等其他别的东西。这样的话,能够丰富商品结构,同时也希望引进新的商品,透明度高一点的经营商品,这样的话,有助于消除、冲淡直销这个行业在社会公众眼里的暴利印象。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是在社会公众眼里涂上一层暴利色彩的话,除非是奢侈品,否则的话,发展是很受限制的。因为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正常的消费者,买东西也要看看价钱,不会是那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主持人: 
    
    您刚才说,从事直销的这些都是竞争性行业,那就是说,总有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拿不到这些牌照,那会不会出现有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收购小公司,进行一些行业的整合? 
    
    梅新育: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因为直销这个行业有这样的市场准入比较高的门槛。完成企业并购以后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母公司没有牌照,但是子公司有直销牌照的话,那么按照监管的规定,必然要求在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建立一道严密的防火墙,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主持人: 
    
    这样会不会有赖于相关的管理部门制订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 
    
    梅新育: 
    
    就我所见的,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情况。毕竟目前还没有形成成文的专门的法律,但是基本原则,应该说从我们关于企业并购,关于其他工商行业管理的原则里,应该是可以推断出来,是有这个原则。因为法律的发展是受实践的推动发展。谁也不能说实践在先,总结实践而制订,并为日后的实践提供的规范和执法。 

    主持人: 
    
    我们刚才和梅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直销和直销行业的一些实例和观点。其实梅老师个人比较关注和擅长的领域还在于外资和外贸这一块。今天得知梅老师要做访谈,我们很多网友提出了很多关于外贸这一块的问题,比如刚才有一位网友就说,希望能够介绍一下目前中国鞋的反倾销情况。
    
    梅新育: 
    
    反倾销的事情,欧盟内部对这块问题都是划分成两派。基本上是北部的成员国要求对中国商品实施自由贸易,南欧的这些成员国,像意大利、法国这些国家,纺织品、制鞋这些比较发达,他们要求对中国的纺织品和鞋子实施限制,北欧的这些国家普遍有抱怨,说是你要保护南欧的这些落伍的不思进取的行业,却要我们的消费者给你买单。从他提出的结构方案,都在内部被枪毙了,现在是一种僵持的局面。就我本人感觉的话,一般说,像那些西方国家,说起来是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比较倾向于自由贸易,议会比较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是,限制中国产品这方面,甚至是欧洲议会的一些成员,也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对于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这种行为。
    
    前段时间欧盟的一本杂志登一个封面文章,基本上是站在支持中国这方立场上,抨击欧盟方面保护主义。既然我们的外贸、出口发展那么快,枪打出头鸟,这是全世界的通理。你要想挣大钱发展得快,又不想承担风险,又不想承担成为出头鸟的代价。我觉得,好像至少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这样的好事。 
    
    主持人: 
    
    目前而言,现在我们只能听天由命,还是我们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努力。 
    
    梅新育: 
    
    走抗辩的法律程序,再一个是有东道主做沟通工作。第三方面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档次提高一点。其实,我觉得反倾销这个工具非常荒唐,不大客气的说,反倾销前提是要根据确定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是不是低于成本。可是,就是这次我们中国本国政府本身要确定这个企业的成本的话,那也很难。你们欧盟、布鲁塞尔的那些官员,坐在远离中国一万五千公里那个地方,斗大的汉字识不一箩筐,居然能够确定中国的实际生产成本,这简直是奇迹,这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 
    
    其实在这几年,中国外贸当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是高顺差问题,感觉我们自己挣钱了,是让人比较高兴的事情。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不知道梅老师怎么看高顺差的成因和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梅新育: 
    
    中国的贸易顺差这么高的话,应该是肯定我们以前的贸易政策太成功了。因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怎么样,遇到最大一个麻烦,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是它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它有外汇缺口的限制,使它不能够进口经济发展需要的设备,需要的技术,不能够改进需要的培训。而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长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在贸易曾经是多年的逆差,外汇储备也很少,我们曾经几十年外汇储备的市值不到一亿美元。我们的贸易政策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在转变。
    
    但是在面对我们巨额贸易顺差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贸易政策需要转向,但是不能说我们以前的贸易政策都是错的。只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这是它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摆脱我们以前面临的思路。西方国家喜欢拿印度和中国比,但是我觉得印度还没有资格跟中国比。
    
    我举一个例子,印度在过去50多年中只有两年顺差。印度这几年经济腾飞,它的贸易逆差与日俱增。那样巨大的逆差的话,不能不担心发生东亚金融危机那样的危机。我们既要看到在贸易顺差当中的问题,我们也要看到贸易顺差的外汇储备有我们规避的风险,但是也有失败的合理性。当然现在肯定要想办法逐步转变一下贸易政策。
    
    主持人: 
    
    如果转变的话,该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变呢? 
    
    
    梅新育: 
    
    比如说进口这方面,减少一些对出口的机率的措施。对所有的出口商品要挑一挑,对引进外资,我就不用像以前那样,我现在也要挑肥拣瘦。还是那么多的美元资产的话,太危险了。欠银行一万块钱是银行控制你,欠银行一千万,是你控制银行。现在他们欠咱们许多个亿,好像是他们控制我们。 
    
    主持人: 
    
    很多人提议说,多多买一些黄金或者是类似债券这样的。具体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梅新育: 
    
    具体怎么调整,当时选择的时机是另外一回事,它的方向,肯定是储备资产的一种多元化。都是现在美元资产。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定人民币市场。其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的印象盯得很紧。我们这几年来,已经不只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中国方面一句话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引起巨大振荡,美元、债券价格暴跌的情况是。有一次是我们一家的报纸,错误的陈述,导致美国的证券市场暴跌。现在中国的影响力确确实实增强了,虽然因此减少了不少自由度,但是自由度减少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国家享受成功的滋味。 
    
    主持人: 
    
    我们享受成功的时候,要继续有这种危机和忧患意识,不能掉以轻心。另外就是说,我们在今年以来,我们大家还比较关注房市、楼市这样一块。我知道您也非常关注关于外资投资在我们国内楼市的这种现象,我看到您好像写过文章,您觉得要坚决遏制外资在楼市上投资。比如说现在按国家的政策来说,前一段时间推出要做一些实名制。您觉得这些政策会有效吗?对于外资非法投资楼市会对楼市有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梅新育: 
    
    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在历史上有前车之鉴。日本90年代和东南亚国家,其实我们国家历史上就有。上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我们外资进来楼市,资本内流很多,等于是让当时的中国的货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政治财政和金融体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前车之鉴,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从目前来看,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外资占我们整个房地产市场不是很多,但是它在一些城市和一些细分市场方面已经有这种操纵的情况。而且能够通过别的方式把价钱抬得更高。这里面,我看到有的楼盘境外买家控盘的楼盘,在半年时间,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份,半年时间涨25%的情况。像这种情况的话,我想都是应该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做一些制约。但是这种制约的话,我们不是说没有任何章法的限制。我们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应该是有基本原则的。
    
    这种原则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就是区分正常的消费者和投机者。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能够很好的约束炒家的炒作的能力,并且打击这种炒作的意愿。另外,目前他要采取政策措施的话,应该采取长期的措施和短期的措施,因为采取长期的措施,特别是带有制度建设那样的措施的话,大家说不是为了危机而出台的,而是为了整个房地产市场长期的自主建设而出台的。这样的制度建设要长期执行,而且要不断完善。 
    
    另外还有一些措施是因为我们目前房地产市场泡沫太厉害了,必须要遏制有一些短期的措施来救急,这是救急的措施。但也许过了这几年,在我们的资产市场泡沫没有那么严重之后,我们这样的措施可以取消。看着政府已经出台了这些措施,日后还会出台一些细则,我们要把这些措施理出个头绪来,不能一锅炖。 
    
    主持人: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我们的访谈要正式告一段落了,今天很高兴和梅老师一起方向了关于直销和外资、外贸行业的很多心得和一些新观点,各位网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关注我们财经频道,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和梅老师做一些相关话题的访谈,谢谢各位参与今天的访谈,也谢谢梅老师参与我们的访谈,谢谢,再见!
    
来源:腾讯财经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第1楼, KFFHV 2007-02-01 23:37:16   投诉 支持(967)
    谢谢!!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