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加持功能性食品 宣传仍有"擦边球"嫌疑
http://www.dsblog.net 2021-10-11 15:52:13
保健品赛道,从来都是遍地黄金。
一群大佬已经身体力行地证实了这句话。娃哈哈的宗庆后、农夫山泉的钟睒睒以及巨人网络(002558)的史玉柱,都曾靠着搞保健品发家致富。每一代人的健康焦虑,都可以被当成贩卖的筹码。
新消费时代亦是如此。早中晚吞下一片保健品、下午再来一点功能性食品当小零食,“脱发”“失眠”“眼疲劳”社会人的一切社会病,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似乎都有解,即使没有肉眼可见的效果,至少也会有点心理慰藉。
但事实上,有营养师已明确表示,保健品并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而功能性食品既宣称自己是食品,又巧妙宣传功效的“试探性”做法,在未来科学知识的不断科普下,在更趋理性的消费理念下,或非长久之计。
风口之下,功能性食品营销迎合年轻人,好吃诉求“比肩”功能诉求
营销,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从未缺席过。多个在上世纪末风靡一时的保健品口服液,都是依托当时的主流传播媒介,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并最终以无限风光姿态,创造了销售奇迹。
到了如今的流量时代,按照千篇小红书种草贴、知乎谢邀问答、B站Up主推广、头部主播带货的路子走一遍,保健品、保健品食品品牌也出了爆款。此外,在新消费的加持下,功能性食品赛道也凭风借力,直上资本青云。
当然,养生大军急需“粮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天猫医药馆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在所有代际中,95后、00后的“健康自评分数”最低,他们的健康焦虑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父辈。
一位28岁,日常服用保健品的女性消费者告诉财经网产经,自己并没有指望吃了保健品身体就会变得更好,只是平时工作太忙经常熬夜,缺乏锻炼,更希望通过保健品改善一下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有着4年药房工作经验的健康管理师、小红书博主“然然知道”告诉财经网产经:“现在的年轻人和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大多是出于两个目的,第一是身体存在问题,希望通过保健品调理身体,二是希望借由保健品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
站在风口上,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品牌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流量”,既赚得销量又收获融资。其中,营销声量比较大的包括minayo、Lemonbox、buffx、Nelo等。而据财经网产经梳理,今年开年以来,多个品牌也都相继完成了一轮融资。
新的保健风潮中,一个明显的大趋势则是,零食与保健品的边界更趋模糊,零食形态但具有保健功效的功能性食品更加备受追捧。
在口感方面,软糖、饼干、果冻形态等最为主流,酸甜的果味、巧克力味大行其道。在小红书上,某品牌的一款“富铁软糖”产品,无论是官方还是KOL发布的种草帖,都倾向于强调其软糖形态“好吃”“酸酸甜甜”;某网红蛋白棒的宣传文案上,也使用了“一口下去就是布朗尼本尼”“有浓浓的可可香”等着重强调口味。
从功能上来看,这些功能性食品则牢牢抓住了社会赋予年轻人的痛点。此前,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困扰90后和00后的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皮肤状态不好、情绪问题、身材不好、肠胃不好、睡眠不好等。而功能性食品的营销文案中常出现的关键词,恰好迎合了Z世代的健康问题,“适合熬夜党、气色差”“摆脱熬夜暗沉肌”“真心推荐给黄黑皮”等文案频现,更有甚者,在文案中使用诸如“被认为只有16岁”“白嫩肌+沙漏腰”“女神就要白瘦美”等,制造年龄、外貌焦虑从而收割消费者注意力。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告诉财经网产经:“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国食品类别可划分为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两大类,特殊食品中包含了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主要针对特殊人群,其标识是一个蓝帽子。但分类中并没有‘功能性食品’的名称。功能性食品在国内不是一个法定的概念,在特定概念上,功能性食品就是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在产业界是食品和药品的桥梁,可满足个体对健康的需求。这类食品在国外其实被称为膳食补充剂或者机能性食品。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财经网产经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了多个网红功能性食品的相关产品,其客服均回复称,自家的产品是普通食品,非保健品也非保健品食品,并无蓝帽标识。
- 三部委联合发通知 营养健康行业受支持
- 三部委联合发文 拓展功能性食品等消费市场
- 2022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
- 上半年融资10余次,功能性食品行业成新风口?
- 功能性食品多数未认证?监管备案不存在其分类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