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23532

博文分类
搜索
【转载】 《内功真经》真本全书(下)

飞雁武科——内功拳法

 

地龙经解

第一局
地龙真经,利在底攻。无论敌人高矮远近功力大小,皆可以底攻劲胜之。盖人上部多实,下部多虚。虽平人相角,攻下胜于攻上,况合内功大力者乎。然欲行此法,必先将内功、纳卦、神运三经,摹炼熟娴,然后可用地龙经。不然空有式样,凡经内所藏诀窍,皆不能知其妙矣。地龙经虽自成一局,然其中道理贯串气脉连络处,皆内功、纳卦、神运三经,相为表里,学者不可不知。地龙一局,底攻二字尽之矣。其中虽有无限议论、无限道理、无限法门、无限变化,悉于此两字发出。

第二局
全身炼地,强固精明。遇敌非徒炼足底也,全身倒地,尤能炼气、炼血、炼筋、炼神,能用周身大力全局,然后可以制放。炼气则固,炼筋则强,炼神则明,其工夫全在平时,皆经内所译言者,勿用左道。

第三局
伸可成屈,住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迹,屈伸潜踪。此言敌来,吾即倒身于地。前用双手按于地上,后用双足梢着地,即将通身腾起悬地。然后遂敌所在,任意行法,此正格也。若用屈,则合周身大力全局,以双手向后力拖全身,自能屈而起立,伸则双足向前力挂,亦能伸而击敌。行住无一定之格,因敌施法,彼住吾行,全在使敌人不能窥吾踪迹。偶将身一缩,手足俱皆不见,以全力覆蔽之,但以头伏于手上,窥敌虚实,如伏虎状。手足仍能击敌,如故起立如常。腾则全身伸直,勿论反侧,皆能制敌,起立任意蜿蜒,伏如腾龙状。故欲伏先腾,欲腾先伏,伏者腾之势,腾者伏之机也。一腾一伏,一伸一缩,变化见矣。

第四局
身坚似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此局专重坚、密、疾、猛四字。然不悟四经全局,必不能知其妙,须将四经体会明白而后用之,方能任意。盖不密则失,不坚则乱。身一着地,即使敌人入吾套中,而不能出,更须翻腾有虎豹之猛,婉转有如隼鹰之疾,方无遗漏。不然,敌虽中法,亦不能如意也。反侧伏仰,为翻竖劲也;左右轮转,为转换劲也。转则两足伸直,翻则略曲一足,横竖劲方能分明不乱。

第五局
倒分前后,左右分明。敌对面来,吾将全身向后扑去,直倒于敌人身后,使彼目不及瞬。然行法谓之前倒,否则仰跌于地,使敌制吾则远,吾制敌则近。以次行法谓之后倒,若夫前后左右更属腾闪之功。敌人直攻来,吾将全身向外一闪,或左或右,务使敌人落空,遂即倒身在地。乘时行法,比及敌人收步变局时,已早中吾法矣。一倒则胜敌,不待细分前后左右方是此中化境。

第六局
门有变化,法无定形。门者吾所自立之门也,伏可变仰,仰可变伏,侧能成反,反能成侧,此皆随时立门之规矩,不可执一而不化。至于行法更无一定,有法从门者,有门从法者,甚至于法离门、门离法,俱由平日熟读四经。其中元妙,无不洞达,临时方能应手而来。不然虽耳提口道,亦不能领略,况徒劳眼力乎。反侧伏仰是门,手足攻击是法,门近则法变,法近则门变,婉转不穷,妙法层生。

第七局
前攻用掌,二三门同。前攻者,敌在吾前,吾应顺势以吾前部攻之。须用掌,勿论左右,但一手封住彼踵,在上一手自内向外力折其膝;否则用双手封住其足。上三门劲狠攻其三里穴。倘敌人足近吾胸下,务要顺势曲吾三门,自上而下,攻其足面,皆能取胜。
用二门法,最要迅速方妙。敌逼吾太近,防其以足攻吾也,以故散门中不敢轻用。

第八局
后攻用足,踵膝通用。敌在吾下,吾则顺势以吾下部攻。须用足,勿论左右,但一足缠敌一足,再进一足,力撞其膝。反侧俯仰,左右上下,皆可曲伸住行,皆可翻转腾挪,成功须曲尽其妙,不可稍有阻挡方为合式。用踵者,敌步稍远,吾足仅能到而不能缠,则亦不必用缠法。但提一足腾空,自上而下撞其足面;倘彼收回,吾即再飞起一足,仍力撞之。若敌人用步近吾裆下,可以不必转用前法,但以跪膝撞其足面,自能获胜。以上六法,内功散门中亦曾言及,然皆本于此缠,非另有讲究也。两足后高骨处谓之踵,虽云自上而下,却是斜击,不是正击;跪膝,谓两膝是也。用时不可提得太高,太高则虚而无力矣。

第九局
远则追击,近则迎接。倘敌人忽然退祛,不可任其自退,须追之。然追之亦不用变局高身法,须将两手按地,将裆悬起,使双足自裆向底前透递而出,以远为合式。若双足已合前局,须将全身屈起,用双手向前力扑而出,亦能赶到,仍以远为合式。比及追之行法,须以上六法任意变换而行,若方才立法,敌即忽然而来,切不可向左右前后闪避。顺势以法接之,不待敌人稳步合局迅速迎上,方无不中之法。追击之法,与神运经一理,全凭悬裆两字。通身若无大力,唯两手按地,裆必不能悬,况两足跳跃远追乎。须内功神运炼熟,再用此功方得其妙。

第十局
大胯着地,侧身成局。大胯者,外胯骨也;大胯着地者,定侧身侧局也。凡用侧倒局,须单胯骨尖着地,两手轻轻按地,足膝俱皆腾起,自能蜿蜒屈伸翻住行,悉于侧身局化出。用此局,全在手轻轻按地,一重则手成迂物矣。须时按时起,周身方能活动,亦可单用二门着地,随势腾出双手法。

第十一局
仰倒若坐,尻尾单凭。夫人仰倒于地,未有不以全臀坐地者。坐者非用臀,坐而用臀,则成溃局。要能行法,唯以臀骨尖着地,手足与身,俱皆腾起,合住周身全局。向左则左转,向右则右转,任意行法,无不中窍。亦可单用手按地,唯悬下部行法制人,但不如全腾之势,上可以用双手,下可以用双足,更元而妙也。照得此局,左右盘旋,随在中窍,其妙有不得胜言者。然须知所以然者,全在臀骨作枢机,若将臀实坐于地,则相去远矣。

第十二局
高低任意,远近纵横。高低任意者,人意此法只能在地盘旋,不能起而高攻,孰知遂倒遂起,任意腾伏,原是此经本原,稍有牵强不为合式。凡用起法,须暗曲一足在底,合底炼全局大力,加以双手或单手助之,勿论左右,反侧俯仰前后,自能遂倒遂起;纵横者,用高身法跳出,用地龙经局收回,用地龙局纵出,一高则攻敌之上,一低则攻敌之下,总以不露形迹坚密疾猛为要。此局全是神运经道理,人能于神运经熟有读得,知其纵横飞腾之势,明其炼气、炼神之理,自能一贯豁然。

(散门正局待续)

散门正局

第一局
敌进右步撩劲,吾用右手接住彼手,自上而下,顺势向外一摔,其胁自露,急进左底炼封住彼右步,以二门、三门全局,侧身攻之。
右第一章:此法须贴住背以小身法向上提起而用方妙。敌来攻时,趁其伏身,速以右局步、全局底炼劲用力向外一开,将右手飞起,以掠劲攻其背,三劲齐使胜。
右第二章:此还上之法也,用时须将两腿极力伸直,运用周身之气向后斜带之,方得。不然,恐敌有底炼之功,不轻易为吾所开也。受敌掠背必倒而伏,遂将左足仍封住彼右足,用地龙倒地起法以左格攻彼右腿胜。
右第三章:此一还二之手法也。倒身之时须有分寸,若一概落地,则难起矣。一说用三门更妙,敌方用地龙起身法,不待彼起,即将右步稳住底炼劲,提起左膝,攻彼左胁胜。
右第四章:此二还一之手法也。须乘其将起未起时攻之。见敌起左膝,吾不前进,随其左膝向前而倒,顺势向外翻出全身,仍作伏龙法以胜之。
右第五章:此法须地龙功夫炼熟方能用之,不然起倒不明,徒取笑耳,焉能致胜。又倒后,须聚精会神,伺敌人动机,以施吾之攻击。若敌人见我状,直上步以矮势出撩劲,我即用左格劲,格彼左手,再上右手,当胸攻之胜。
右第六章:此接上之变局也,无甚深意,但须出得坚与疾耳。

第二局
敌上右步撩劲,吾用左格劲,自内向外丢住彼右手手腕,再进右底炼,自外向内封住彼右步,又以右擒劲,丢住彼三门,三劲齐使胜。
右第一章:此法用时,左丢手须极力提之,则彼足自然无根;又用时,手足齐上方妙。不然,彼必抽腿矣。若被敌人跌倒,遂用右足勾劲缠住彼右足,伏身合住地龙全局,两手按地,加左足底劲,撞彼右胫,敌自败。
右第二章:此法用时,右足极力要曲,左足极力要直,以当运周身之气以用之方妙。倘敌进撩劲,吾退右步用格劲时,敌右手早已抽出,吾必落空,遂进步缠住彼左手,将身伏下,以左三门攻彼胁下胜。
右第三章:此攻下之变局也,用时须敌人抽退时急攻之,勿令彼步法落实,此乘虚之法也。

第三局
敌进右步撩劲,吾暗上小左步,用左掠劲撩彼右手,按身不动。敌若出左手,借彼出时,急将身一扭,伏于里门,合住劲以左三门攻彼肋下自胜。
右第一章:此法进左步时,已预为攻击之势,勿使敌知觉,方见其妙。

第四局
敌进右高步掠劲,吾用右手格劲,向上丢起,遂进左步拦身擒之。
右第一章:此法须左底炼用的坚实,方能取胜,不然一遇强敌恐与敌俱相仆矣;敌用左步封吾身,复以拔劲攻吾,吾复将身一扭,用坚膝劲,击敌人膝内。
右第二章:此还上之手法也,同时须趁敌人进左步时,迎而击之。若敌人擒住,即解之不及矣。敌用坚膝劲攻吾左膝,吾急将左步向外一开,将身一落,栽住项根以项攻彼右胁。
右第三章:此一还二之手法也,同时须要稳住周身全局以小身法攻之,方妙。

第五局
敌上高身法以双手攻吾上路,吾以左手自下向上缠落其左手,以右手自下向上缠落其右手,暗进左步,踊身而入,以胸劲攻敌人前心。
右第一章:此以全身攻敌人之法也,不必拘于胸劲。若敌人自下路而进,亦可用此法,然须向下缠双手。如将封敌人手时,务要封住,勿使其抽出,得以变法攻吾也。敌以双手封吾双手,以胸劲攻吾,其势不得动手,又不得迟延,略一迟延,即为敌所致矣,须暗起右膝,迎裆攻之胜。
右第二章:此坚膝撩阴也,须斟酌用之,稍重恐伤性命,慎之慎之。

第六局
敌上高右步撩劲,吾用右格劲丢起敌人右手,下用左底炼劲,封敌人右步,将身一扭,用三门劲攻胜。
右第一章:此法须运用周身之气,将肩背贴住,以短劲攻之。不待敌人用三门劲,以右手按住彼右手,接住彼左步再以左手丢其右手,三劲齐使,向右摔去。
右第二章:此法用时,须不早不晚方妙。盖早则敌必惊疑而退,晚则吾不得其动身矣,须迎其势而攻之也。敌欲动足,吾急以右手丢其右手腕,以左手丢其右肘,仍用左足封其右步,向左摔去。
右第三章:此一章之所变以攻下也,盖以敌之法变而左用之也。摔时,须曲敌人之手于其胸上。

第七局
敌出骑马势上右撩劲,吾即向右变步,用手合周身全局向地用力扑,借势起身,是小身法以双手击其腹。
右第一章:此法须以侧身之势,向上斜攻其平面,所谓以我之实,乘敌之虚也。

第八局
敌出右步撩劲,吾用左坚骨,接住彼手,自内向外,将全身一转,以左足自外向内缠其右步,以左格劲力格其胸,三劲齐使。
右第一章:此法上下须用短劲,若用长劲,敌虽败吾亦不能无恙矣。
敌上左步,将欲格时,吾即退出右手,亦左步向后一转,自外向内缠其左步,再以左手抓其右肋向外力掠,二劲齐使。
右第二章:此还上之法也,须要闪得清楚。先立于不败之地,右抓劲时,须运全身大气以用之。

第九局
敌出低势右手撩劲,吾进右手坚骨劲,封住其手,然后左手抓住其发,右手当胸,撮其颏,二劲齐使。
右第一章:此法有真巧存焉,用时勿使大劲,又封手时以右足自外门封其步,令彼不得抽退。敌上右高步撩劲,吾自外门向内,用右手格劲,格开彼手,顺势进左步,将左手自敌人胸后向前攀住敌人鼻峰,全局功夫向后折其项。
右第二章:此上法之变势,用时务向敌人怀中折其项,不可向左,若向左则敌人则漏出矣。

第十局
敌出右步撩劲,吾进左步底炼封其右足,自外向内再进左手自上而下,丢彼右手,用力下撩,遂进右手自上而下斜击其项。
右第一章:此法丢手时,倘彼用力向上,势难下撩,遂将彼右手自下而上而后翻起,进右手击其面。敌进右手击时,吾手已被丢住,难于退出,遂伏身向里,进左步跪膝,合坚全局进右手击当胸。
右第二章:此法须落左步时,闪出敌人右手,先立于不败之地,而膝又宜着力。敌欲击胸,遂将两手退出,退出后,向地而倒,合地龙伏身全局用力向前一纵,以右足带彼右足。
右第三章:纵身时,须将脊骨用力塌下,右足作一步法,左腿伸直,内住后而极力曲之方要。敌带吾右足,吾必仰地而倒,不须待其起立,遂将身一侧两手按地,意合地龙局起,左足击其左胫。
右第四章:此法宜极力伸直,左足自上而下斫之。

第十一局
敌出右步撩劲,吾即向后而伏,两手按地,合地龙局飞起右腿,自上而下,击其胫。
右第一章:此法用时,要运周身之气,以坚骨劲攻之,若右手不中,即翻身以左足踵自内向外攻之,亦用自上而下之势。

第十二局
敌进右步撩劲,吾上右步自内向外撩出彼手,再倒上左步将两背贴胸下,屈身用双手拔其右足,以中部全局挫其膝。
右第一章:此法用时,务要贴得周密,令彼抽退不得。上左步须有分寸,令其右足适露在面前;挫膝时,令彼膝尖向上有破骨之势,勿使其委中向上令吾不得力也。敌欲挫吾膝时,吾即顺势抓住其发,左手用力撮其颏,用两背全局力折其项。
右第二章:须伺其抓上未定时用之,盖彼手但奔下路,吾乘其上之虚而攻之,无有不胜之理。但恐其使得飞疾,令吾不得措手耳。

第十三局
敌人持刃迎面而刺,吾且忌不可后退,急侧身进左步,用左手自外向内掠住彼右手腕,上右手击其面门。
右第一章:此法亦有中食二指刺其鼻孔者,亦有用中食二指击彼两目者,但视其势之缓急而用之。

第十四局
敌上右步撩劲,吾进左手采住彼手,伏身以右手捎其右胫骨,捎起时,双手将彼胫骨一扭,合周身全局,向彼一撞。
右第一章:如左手捎起,或左腿右腿,皆用此法。
第十五局
敌上右步撩劲,吾进右步潜身以双手封其右足以右三门劲攻其虎胫骨。
右第一章:此法用时封双足,务要周密防敌人趁势起足攻吾之面。敌封吾右足欲以三门攻吾,吾乘其将落未落,急起右膝以攻其右胁。
右第二章:此法若被其擒倒,不得用膝,即飞起右足攻之。
第十六局
敌出右步掠劲,吾以双手自下而上,扭其右手进右足自外向内封其右足,合周身气力向左丢之。
右第一章:此法须竭力扭其右手腕,以破其劲,里外门俱可用,若用之于里门以左足自内向外封之。
第十七局
敌人进右步撩劲,吾亦进右步用格劲格出彼手,顺势而上擒住其肩顶,再进左手抓住其足踵,合周身全局向外一摔。
右第一章:此法用时,右步进在敌人里门,用格劲时,须自下而上从腹内翻出方可。倘被敌人摔倒,前胸切不可着地,但以双手按地,合地龙侧身局,飞起右手横击其阴。
右第二章:飞足用地龙翻身之势,无甚深意,然必熟地龙之法方可用之。

第十八局
敌进右步撩劲,吾不可前进,不可后退,但用左足底炼稳住周身,飞起右腿合全局直撞其胸。
右第一章:此法有功力者用之方妙,盖左足有底炼方能自守,右足有底炼方能得入,不然,亦胜负相半耳,何能必胜。敌以右步撞吾肋时,吾亦不可后退,即用双足底炼稳住周身全局,以胸胁功夫,向外撞其足。
右第二章:此法更须有功夫者用之,学者万勿效颦。

第十九局
敌出右步撩劲,吾将全身一侧,漏过彼手,顺势进吾右步用右手格劲格住其腰,再以左手抓住其发向下力折其项。
右第一章:此法用格时,须自上而下。进步时,进在敌人里门,令彼不得抽退。若有功力莫妙于用横格,格住其右手,逼在腰间,更胜。

第二十局
敌进右步撩劲,吾即伏身先援以左手缚其足踵,再用右手向外力掠其膝。
右第一章:掠膝时,须掠其膝内,若掠其膝尖,必不得矣。敌来伏身击膝,吾亦伏身进左步跪膝,自上而下用全局以击其背。
右第二章:此亦乘上之虚而击之最妙。敌欲伏身击背时,不俟其成局,遂合周身全局向上力起,以二三门攻其胸腹。
右第三章:凡伏身入下路,敌来伺吾上路时,皆可用此法。

第二十一局
敌进骑马势右掠劲,吾进右步,自外向内封其右手,用左手丢彼右手,填吾胁下,扭身进右手击其项。
右第一章:进右步,进在里门。若上路被敌人左手格住,下路即可用坚膝劲拿敌人膝内。

第二十二局
敌出骑马势右手撩劲,吾用左手自上而下封住彼右手,侧身进步底炼斩其足背。
右第一章:用底炼时,令涌泉穴有向内之势,方得斩字之义。

散门变局
一变:敌用一局一章法,吾变十二局一章法破之。
二变:敌用一局二章法,吾变十局三章法破之。
三变:敌用一局五章法,敌来追击吾变小身法以双手攻之。
四变:敌用二局一章法,吾变左坚骨劲,丢其肩顶右手向左连身带手一总撞之。
五变:敌用三局一章法,吾变六局二章法破之。
六变:敌用四局二章法,吾急将左步向外一开,伏身以左手丢敌人右膝,以右手擒其足踵二劲齐使。
七变:敌用五局二章法,吾将身一侧提起,右膝迎之,其膝自然向外而去,吾即顺势变起右膝击其阴。
八变:吾用六局三章法或敌人力大急切不可动,吾顺其势伸其肘向右摔之。
九变:敌用七局一章法,吾速进右步,自内向外以坚膝劲折其左膝,变右手格劲,连胸带手一总攻之。
十变:敌用八局一章法,吾若失机为其所跌,急以八局二章法还之。
十一变:敌用九局二章法,吾不可坐待,急变全身向后顺转破之。
十二变:吾用十局一章法,敌人上路已有备时,吾伏身变双手拔其右足,以三门攻其肋。
十三变:敌用十一局一章法,吾急将右步向外一开,变其左足踢敌内裆。
十四变:敌用十二局一章法,吾变右手拦其左肩向后力摔,右足挂彼左足向前力带,二劲齐使。
十五变:吾用十三局一章法,敌用力向上时,吾急变回右手自其肘底攻其肋。
十六变:吾用十四局一章法,敌人力大急切不能捎起,急以左步封其身,彼变吾手自前擒之左足,以全局攻之。
十七变:吾用十五局一章法,敌人退步时吾急变地龙经纵身法,赶上仍用十五局一章法攻之。
十八变:敌以十六局一章法丢吾右手,吾急用左坚骨劲按吾右斗骨以破之。
十九变:敌用十七局一章法,吾急用周身大力向后落骑马势。
二十变:敌用十八局二章法将吾跌倒,吾急变地龙侧身局进右足,撞敌人胫骨。
二十一变:敌用十九局一章法攻吾,吾用大力格之,用其攻吾之法以攻之。
二十二变:敌用二十局一章法,吾变小身法以双手攻之。
二十三变:敌用二十一局一章法攻吾,吾急仰身跌倒提起右足,自下而上撞其腹。
二十四变:敌用二十二局,吾全周身全局以格劲破之。

散门总局
吾进右步撩劲,敌人用左手格劲格出吾手,欲向里进右手击时且不可乱,上左手但合周身全局,以右手掠劲掠之。
右第一章:倘吾撩劲失机,已被左手击来,可以不必用掠劲,须上左手迎其右手,以双手坚骨劲击之。
右第二章:吾出右手撩劲,倘敌人以右手封吾右手,欲进左步,左手击吾耳门时,不可乱用左手,但以右手格劲向外格之。
右第三章:吾出右手撩劲被敌人丢住欲进,左步以右手击吾面时,吾但用右背上下全局功夫将二门曲回力攻其肋。右第四章:吾出右步骑马势劲,无论敌人欲用何法,但彼右手将近吾手即以吾右手丢住,进左手攻其右肋。
右第五章:吾进右步撩劲,敌人用右手封吾右手,欲起右足击吾肋时,吾但稳住周身全局,翻出右手丢彼足急擎之。
右第六章:吾出右步撩劲,敌人以左手封吾右手,上右手击吾时,吾亦用左手封彼右手,退出吾右手仍以撩劲击之,但须有全局功夫方妙。
右第七章:以上诸法皆两敌相近时所用者,若相去尚远,不必待敌人近身即以神运全局飞身而入,左手封住敌人右手,以右手撩劲击之。击之不中,即飞身而出,勿候敌人用法也。飞身出后,稳住周身功夫,敌人来追,乘其未落步时,陡然击之。若击敌人,敌人退出,仍以神运全局急急逐之;相其虚实察其动静,或里门或外门,或上路,或下路;因敌布局以用诸法,不可失时,不可妄进,此临敌之要诀也,必熟练神运功夫,方能知其妙。g

内功散门杂评
一说:南溪子用功十二年余,所纂集之手法不可胜计,唯此内功散门皆其会合诸家手法而衷之于内功经,删烦即简,择其有自然之克之趣者,而后定为法式,以公诸同好。
二说:内功散门其上上下下之格式、里外反正之规矩,皆古人之定法,今人不得移易。至其中斗榫合缝天然凑巧,皆南溪读内功经有悟,而后自出心裁者也,凡不见内功经者皆不得与知焉。
三说:内功散门正局、变局,皆南溪子亲笔自著。唯正局中注解则景房所著也,然必本于内功经与南溪子平日之论而后敢下笔也。
四说:内功散门后所附之分诀,皆南溪子得之于师傅口授者也,而八诀注解则南溪子所亲著者。
五说:内功散门正局、四十五手变局、二十四手总局、八手,通计七十七法,而上、下、左、右、前、后、里、外遍矣,苟能炼熟于身,无论敌从何来,皆有一法以胜之。故亦无取乎再尽也。
六说:内功散门正局,凡微通门路识句读者,细心揣摩之必能有悟。至其中之神功巧妙,还须读内功经以后方能知之。
七说:读内功经有悟,而后学散门尚矣。若不能悟内功经而能得明人亲传内功散门,再费日月精炼者亦可制胜,不必尽拘于悟内功经也。
八说:内功散门皆精妙无比手法也,而其神妙不测者,皆在变局中也。然学者不因正局熟娴亦无从窥变局之神化也。
九说:学内功散门第一要知劲之所在。敌人劲之所在,是敌人之所恃也。吾知其所恃,而破之,彼焉有不败者哉。
十说:内功散门第二要知其无劲之处。敌人无劲之处是敌人畏人之处也。吾知其畏人而攻之,彼安得不败哉。
十一说:第三要知其立门之处。敌人立门之处,是敌人陷吾之计也。吾知其陷吾之计而避之,彼焉能得胜哉。
十二说:第四要知其无门之处。夫无门之处是敌人无可奈何之处也,吾知其无可奈何而攻之,彼焉能得胜。
十三说:又必先知周身骨节反背顺逆开合横竖之理而后知劲与门也。
十四说:要熟周身骨节反背顺逆开合横竖之理而后能知劲与门无错讹也。
十五说:不知周身骨节反背顺逆之理,虽费尽苦功,是学散门也,非内功散门也。
十六说:学内功散门用底炼而不效,何也?曰:必其用底而不用炼也。若用底炼,焉有不效之理哉。
十七说:内功散门用坚膝而不效何也?曰:必其用膝而不能坚也。若用坚膝焉有不效哉。
十八说:学内功散门而不知内裆外胯用劲何也?曰:必其未读内功经也。若读内功经,未有不知外胯、内裆用劲者也。
十九说:学内功散门而不能以肩、背、胸、肋制人者何也?曰:必其不知贴劲、汗劲。若贴劲、汗劲,未有不能以肩、背、胸、肋制人者也。
二十说:学内功散门不知劲之所以,贴膝之所以,坚底之所以炼何也?曰:此必未深体内功经者也。若深体内功经安有此弊。
二十一说:不知内功经但学散门亦能取胜否?曰:内功散门中有功局、巧局。功局,非知内功经者不能用也;若夫巧局,但知周身骨节反背顺逆开合横竖之理,即能取胜,不必尽拘于内功也。
二十二说:若用内劲有得而又熟于散门何如?曰:内功加之以散门,刚以济柔,柔以济刚,生克变化,阴阳虚实,望之如好女,提之如猛虎,难以形容其妙也。
二十三说:学内功散门开卷茫然不知其妙,何也?曰:必其未经明人指示也。凡深奥之书未经明人指示,未有不茫然者。试令景房口说其一二,未有不深获于心者。
二十四说:不得明人指示亦能悟其一二否?曰:不得明人指示若能熟读精思,二人对局演之,再因聪明过人,至于用力之久,亦能豁然开悟,然较有明人指示须百倍其功。
二十五说:聪明人学内功散门之久必能开悟,不然亦无贵有此书。
二十六说:学内功散门亦有一见即悟者否?曰:一见即悟者,非欺人即自欺也。景房颇有中人之才,亲承南溪子之等诱导五六年矣,所得者较南溪子万分之一。今有一见即悟者也,景房直断之曰:非欺人即自欺也。
二十七说:学内功散门若是其难乎?曰:以言其精妙诚不易也,以言乎胜敌,则又最宜人者。试取而用之必有奇验,但须三月苦功耳。
二十八说:内功散门其中手法与世大相异矣。曰:同是人也,同是身有何异乎?但周身骨节反背逆顺开合横竖微有不同,而胜负遂大相悬绝矣。
二十九说:内功散门但凡用足必将全身倒地,从不轻易立高步起足击人,是此门之异处。然取世之高步起足者,学内功者必令其提足不起,此天生之奇事,景房不解其何故。
三十说:从来学此道者,非(目+真)目语难骄傲懦弱即深藏吝啬誓不传人,而南溪子独持身儒雅,接人谦和,凡见有诚心领教者,无不说其原委。景房铭诸肺腑,不知海内闻予言亦服否?
 
山左南溪子临敌制胜八诀

八诀:备、料、诱、激、疲、惑、追、因。

备敌法:临敌第一要诀曰“备”。唯知己之有备,而后可应人之攻,唯知伺敌之无备,而后可攻人之瑕,备之义广矣哉。有备之于功夫者,进之中有退劲,备敌之牵也;退之中有进劲,备敌之撞也;竖劲中有横劲,备敌之格掠也;横劲中有竖劲,备敌之门漏也。有备之于散门者,击敌之上路必先备敌之击吾下路也;击敌之里门,必先备敌之击吾外门也。引而伸之,不敢轻进,备敌之诱吾也;不敢心急,备敌之激吾也;不敢数动,备敌之疲吾也。是备与一义不可胜言,诚为自守之要道、攻敌秘诀也欤。
料敌法:临敌第二要诀曰“料”。能料敌之浅深,自能制敌之要害。能不为敌料其浅深,方不受敌之侮弄。料之义远矣哉。料敌之远近,以为进退;料敌之虚实,以为散门;料敌之强弱,因为刚柔。多方以料之,而后与之战也。敌诱之以料其知,激之以料其度,疲之以料其力,因之以料其变。是料之一法,无不可施,遇敌之初,所必须者。
诱敌法:临敌第三要诀曰“诱”。遇敌时,强弱相当,手法无二,彼此皆知,自护其身。我不贪敌之瑕,必无瑕以予敌;敌不贪我之瑕,必不瑕以予我。是我无瑕可攻,敌无贪击之心,亦无可乘之机,以施吾攻击之术也。故真瑕不可有,假瑕不可无。若彼此无瑕,彼此无贪,安有胜负哉。法在假与敌以可击之机,彼若贪击吾时,必有不备之处,吾乃出其不意而击之。故欲击敌之里门,必先诱敌之外门;欲击之敌下路,必先诱敌之上路;欲刚先柔,欲虚先实,欲实先虚。如理之明,而易悉者,然不先炼于平日,亦未必临时能用之也。
激敌法:临敌第四要诀曰“激”。非以言激之,以手激之也。盖诱者,是试之以虚也,激则动之以实矣。若用诱之之法,敌无贪击之心,岂可对待无术乎。须做作发怒之势,近身逼之,以试其勇怯,而观其动静,然后施吾攻击之术。故激其左,敌不得不向左以迎吾;激其右,敌不得不向右以迎吾,而敌之真情可得而见矣。此中奥妙,须要深体,万勿泥于世俗激将之说。盖此等手法,以得敌之意用之,则为击;以探敌之意用之,则名激。总而言之,手实而意虚也。
疲敌法:临敌第五要诀曰“疲”。疲者劳之也,病之也,令其怠,而后攻之也。夫人一日之间,朝气锐,而暮气惰;一时之间,始气锐,而终气惰。初动之时,其气必锐,锐则力猛。动而不已,其气必惰,惰则气衰,必然之势也。如遇强敌,敌欲急攻,吾谨合周身全局以待之,敌欲退步,吾用神运全局以挠之,或实中带虚,或虚中带实,或柔内藏刚,或刚内藏柔。无非欲其不得休息,久动而怠,怠而后击之也。然用疲之时,须时时爱吾精神,惜吾气力,留之以攻敌。不然,久动之后敌固疲矣,而吾则岂能独锐乎。
惑敌法:临敌第六要诀曰“惑”。惑者目眩也,心迷也,吾不为敌所惑,焉能为敌所胜;敌不为吾所惑,焉能为吾所愚;是惑与不惑之间,胜负所由分也。故遇强敌必多方以惑之,进而示之以无定,进而惑之也;退而示之以不测,退而惑之也。我之所短,我藏之而不用;我之所长,我用之以当先,此惑愚之法也。匿我之长,以骄其志。炫我所短,以轻其心,此惑敌智之法也。伙故作无纪律之态,或故出奇异之状,欲用刚而先示之以柔,欲用柔而先尝之以刚,皆所惑之也。此术一行,敌未有不目眩心迷者,较疲之术,更深矣。盖疲之第攻其力,惑之直攻其心耳。
追敌法:临敌第七要诀曰“追”。盖敌受吾疲之术,其力必怠,受吾惑之术,其心必轻。既妄且轻,敌不欲战矣。若不因此时而服其心,更待何时哉。故又有追之术法,近而追之以散门,远而追之以神运。敌用横劲以退,吾追之以竖;敌用竖劲以退,吾追之以横劲。缓追之,以防其诈,急追之,以乘其虚,追之法不一,而俱不许敌行。其见可而追,知难而退之,智也。知此数法,可以得追敌之妙矣。然又有连追带击之法,攻敌之无备也。追而不击之法,待敌之有瑕也,不可不知。
因敌法:临敌第八要诀曰“因”。因之一求,妙不可言。因物付物,因时立功,因人施法,古天人应变无穷,无非因字之妙。易所谓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也。散门之随敌布阵,亦不外此一字。盖以法制敌,敌无穷而法有尽,因敌立法,敌无方而法亦无方也。因之义神矣哉。敌欲攻吾上路,吾因其在上之势而攻之,如二十局第二章之法是也。敌攻吾下路,吾因其在下之势而攻之,如一局第四章之法是也;敌来势甚猛,吾因其来势甚猛立法以攻之,如五局第二章之法是也;敌跌吾于地,吾因其跌吾于地立一法以攻之,如十局第四章之法是也。总而言之,吾用功之时,有无数成法在于胸中者,以古人之法至矣,我不能出其范围,不得不借成法以规矩也。无一成法在于胸中者,因敌之劲立法,因敌之门以立法,因敌之势以立法,原不可一于法也。呜呼,知此妙义,方可许见内功散门。
(全文完)

法由内脏,外无形迹,仅可意会,难一言说。徐徐引气,呼吸以鼻,腿足并齐,身体直立,头顶提项,谷道内敛,目视正平线,耳听内消息,气由丹田升降,两手守心自然。

调息法运义

运用内功,最要调理气息,不定时地,不拘坐立,不言不动,妙从静出。最注意者,将气归纳于丹田,口虚含,舌顶上腭,从鼻中呼吸,愈慢愈缓,细长而匀,不令有意,纯任自然,意静神安,安而自得,不可间断,不论时辰,初练宜渐渐加长,日久生动,其妙无穷。

赤肚子胎息决

气穴之间,昔人名曰“生死门户”,又谓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久之,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捷,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去仙不远矣。此亦是拳术内劲之意义也。

 

扩展阅读:

 

刘殿琛:形意拳术抉微

孙禄堂:拳意述真(下)

孙禄堂:拳意述真(上)

《内功真经》真本全书(上)

《内功真经》真本全书(上)

王芗斋:大成拳论《拳道中枢》

王芗斋:意拳正轨

万籁声传鹰爪内功

朱砂掌(附视频)

 

返回阿波罗飞雁博客首页

«上一篇:睁开你的慧眼   下一篇:太阳神的责任观(09tys)»

评论(0) 点击次数(3415)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