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t
赵桐:名“晗”,字“桐”,英文名“Joshua\"。从事商务贸易。
文章数量:386
点击人次:3109641
- ·我的日志(382)
- ·2014年08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1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2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9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10月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吗?处境怎么样?劳累、艰辛、有压力、无保障,原因是什么?因为往往公司不稳定,或管理不到位,所以中间要频繁更换,事实真相是这些 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吗?处境怎么样? 劳累、艰辛、有压力、无保障,原因是什么?因为往往公司不稳定,或管理不到位,所以中间要频繁更换,事实真相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从错误中学到教训,他们只是不断从一个错误的公司跳到另一个错误的公司。所以每做一家公司都要从头起步一次,多数人几年来都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起步阶段是付出最多,但回报却是最少的,从直销进入中国内地发展到现在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大多数国人的选择是错误的,假设当初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都能理智的考虑,那么大家所一直梦想的已经是今天所拥有的,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我们选择公司的时候,首先是缺少一个硬指标:公司已经成功,它必须是一个事实上在直销业已经成功的公司。每一家新公司的老板在开发市场的初期都给我们打保票说:“我们三年追上某某公司,五年达到某某规模,守法经营、永续经营”,这些公司和事实上已经成功的原国际化大公司相距万里。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是一颗幼苗,我们每次都把它当成一颗参天大树。所以我们每次参与之后,都发现自己判断有误。选择的时候如果发生判断的错误,一开始就注定了将来会半途而废。 如果我们选择参天大树,也有一个问题。全球前十名最大的直销公司中,多数公司制度上难度很大,主要是小组业绩要求很高,很多人完不成小组业绩,赚不到网络奖金,他们做到一定阶段就会重新选择。你的团队也许能够发展到1000人2000人,但1-2年后剩下的也许不到100人(残部),这时如果你想换另外一家公司,这些人还会指责你:你把我们带进来,你让我们在这里坚持,你怎么走人了?95%做不下去的(在已经成功的国际化大公司里),是因为完不成小组业绩,拿不到自己想拿的奖金。制度上难度很大的公司,人们是因为误解而加入,因为了解而放弃。 在全球最大品牌的十家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没有小组业绩,仅有微不足道的个人业绩要求。大部分人都能完成这样的业绩,可以轻松地赚到钱,没有任何过分的压力,产品品质又超常优异;选择这样的公司相对来说成功率要高于其它公司。 跟这个行业里已经成功的公司合作会给你带来什么呢?会给你带来循环性的收入。 这个行业真正的魅力是循环性收入。在一到二年的时间里你坚定地努力,当取得成果的时候,这个成果将影响你的一生,也就是说你一生的财富目标,可以在一件事情上跨越性地实现。你的收入不仅高于一般行业,而且当你停下来不做的时候,你的收入不会中断,甚至更高。 有的人重视在这个行业里赚钱,但对循环性收入不够重视。其实只有循环性的收入才能使你梦想成真,有的公司短期能赚些钱,但令你错过了循环性收入的商机,这种公司使你梦想成空。有的人认为哪家直销公司都是循环性收入,其实大多数不是。 什么样的公司是能够带来循环性的收入呢?只有公司的稳定性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的成熟公司。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度过5年以上的风险期。2、世界顶级品牌,最好业绩在前十名以内。3、成长速度快。4、奖励计划基本不变。5、市场还未开发。若要选择一个能带来循环性收入的公司,就不要再被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公司所吸引,有的公司制度极为诱人,但那种公司由于刚开业,处于求生存阶段;会片面迎合直销商的投机心理,制度和管理方面都有后患,直销业为何有大量的人跳来跳去成为“直销难民”,就是由于不断地被这样的公司干扰了视线,总想挑选最省事、赚钱最快的公司。事实上,很多领导人的意志力已经被这些蒙蔽双眼赚钱快的空泛承诺所摧毁,通常这些承诺所持续的时间长度都不足以让他们从发财梦中觉醒。 在判断循环性商机的四个要素中,为何必须要求有5年以上的时间,又为何必须是世界最大品牌呢? 先谈第一个问题,在直销业中,公司的成功率非常低,表面上看每一家公司似乎前景都特别好;而最终能够成功的公司却廖廖无几。 2001年世界直销联盟有一个统计,在2001年之前全世界共诞生过3万多家直销公司,但超过十年以上历史的公司却只有29家。也就是说,大多数直销企业都走不到5年。5年,是直销企业的风险期、考验期,5年之内该发生的问题都会发生。在这5年期间,每年公司的营业状况都有急转直下的可能性。 再谈关于第2个问题:循环性收入公司为何必须是世界十大品牌公司呢? 据世界直销联盟预计,未来的局面是:世界上最大品牌的公司,占有直销业市场份额的40%~50%,而另外50%~60%的市场份额将由近20000家以上的公司来竞争,每家中小公司每年占有的市场份额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一般的公司难以稳定持久就显而易见了。由于直销公司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如果你不选择最大品牌的公司,那么你至少要经营十家以上的直销公司,也就是说你需要领导十个不同的团队,或许仅有个别公司做得长一些,那就只能做完一家再做另一家,频繁更换,无数次辛苦劳累,或许仅有一家公司能为你带来略为长久的回报。今后,越来越多的人将明白:循环性的收入才是我们从事这一行业的真正目的。因为你只要辛苦一次就足以让你彻底成功。 中国直销业开放的时刻,将在中国出现白热化的竞争,所以很多现有的小公司将会瞬间消失。今后1-2年内是不断洗牌之后大放异彩的品牌公司。 这是一个靠品牌生存的世界,每一个世界级的大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奔驰、宝马、索尼、三星,占领任何一个市场都不成问题。每一个世界品牌都有惊人的含金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我们和世界品牌携手同行的时候,那个品牌的含金量会给你带来市场,带来金钱,但每一个行业里,真正的世界最大品牌公司不会超过十个。 在这个行业里,无论怎样精明的人,都非常容易选错公司,因为选择的关键时刻常常忘记和忽略那几个关键的因素。所以,你常会看到,有些很聪明很有能力的人,经济状况也没有改善。如果在2001年到2012年间你的选择有误,并不要紧,因为你仍然有机会重新选择,而2013年你若再次选错,很可能会错过最重要的时机。你一生中错过多少次机会?这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机会!请务必把握!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国际化大品牌的公司,在进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往往开业之际就有人成功,开业之时就是举行表彰大会之日,那是因为很多人善于把握最佳时机,提前运作。往往一个好公司开业之初就会有数万人一起加入,如果这几万人当中有你的下属1000人或几百人,你就会直接成为成功者,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生奋斗的历程,这需要你尽可能地提前介入,提前做准备,尽可能在运作条件不太成熟的阶段勇敢地抓住时机;别等万事俱备,时机的特征就是稍纵即逝。 如果你的能力不是特别强,那么你选择的时候应该极其严格、认真,因为你经不起太多的失败。不善于选择的人,将彻底错过这一行里循环性收入的机会。有些人放弃机会,是因为害怕难度,觉得这件事可能有点难,不敢面对小小的挑战,所以成功者总能看到困难后面的机会,而失败者他总是看到机会前面的困难;不同的思维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这些人今后的人生将会更加艰难………… 最幸福的人和最苦命的人都在这个行业里,其差异就在于选择时的眼光,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保障 关键也就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你不可以错过大品牌的直销公司,也不可以误入大品牌直销公司中制度上难度太大的公司。如果这两个方面你有失误,在这一行业里,你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会进入这个行业里的怪圈:不断地重新选择,不断地跳槽,不断地从头开始………… 中国直销立法和直销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国人加入直销行业的数量将会暴增;选择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智,为了避免更多的惨剧;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 桐哥 好久没有联系 最近可好?
- 中国经济报:企业家的慈善逻辑
-
我的日志
《企业家的慈善逻辑》
[来源:中国经济报.记者:董娟 张一君]
对话嘉宾:
冯仑: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
孙为民:苏宁电器集团总裁
张莉:NPP新公益伙伴项目总监
主持人:本报记者董娟张一君捐助要满足公众期望
主持人:在这次地震捐助过程中,公众都密切关注企业捐款的数额,有些企业和企业家也因此而备受质疑。捐款数额应该是公众评价企业慈善行为的重要标准吗?
孙为民:钱不是衡量慈善的唯一标准,但肯定是载体之一。企业没办法改变公众的期望,但可以和公众良好的沟通,许多公众是理性的,说明原因和想法也许可以得到公众的谅解。
郭广昌:钱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我们应该有善良的心,不要老去指责别人做得不好,要多去发现别人的好。希望媒体也能够给企业更多的宽容。
张莉:网民之所以把钱当做衡量慈善的标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有自己的慈善想法,也有自己复杂的内部流程,尤其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它们的反应速度没有那么快,但这一切都要跟公众耐心地沟通和解释。不过,虽然这时企业平时的慈善行动也很谨慎,要和经营策略、慈善策略、企业文化等经济性行为相关联,但在灾难面前也应该快速反应。
主持人:获得公众好评无疑是企业慈善举动的初衷之一,但因慈善而受到质疑一定也让企业或企业家感到很委屈,这个时候企业或企业家应该怎么办?
孙为民:遭遇公众质疑的企业,要开诚布公地和公众沟通,告诉公众为什么是这个数据,有什么原因,如果除了捐助还有其他的慈善举动,也要把这个举动的具体步骤给说清楚。
张莉:慈善也需要好的沟通机制,要告诉公众企业完整的规划和想法。这次质疑不管内容是什么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你不觉得此次赈灾捐赠是净化人心灵的一个契机吗?企业要改变做好事不留名的态度,做慈善、做公益说出来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对别人也是一种启发。
郭广昌:大家不能把捐款当做作秀,其实王石捐多少都可以,他个人拿几千万元也是没问题的,只要他严格遵守了制度。
主持人:目前很多美国媒体批评中国不应该搞慈善捐款榜,企业的慈善活动应该因为公众的反应而改变吗?
冯仑:作为董事长我一般只关心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算别人算不清的账,这笔账就包括捐赠时捐多少钱合适。这种判断要看当时社会的情绪和公众对你的期待。王石被人诟病就是因为没有满足公众期待。万科是较早捐款的那一批,当时捐款200万元是合适的。你们会发现,这次跨国公司普遍捐得不多,为什么?因为它们有制度,做企业公民要纳入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国许多上市公司捐了很多钱,但却没经过股东大会的同意,只是董事长个人的意愿,这显然是不对的。王石的做法没问题。
孙为民:我觉得排行榜也就是民众街头巷议的一种谈资,大部分企业的追加捐助也不是完全迫于这种压力,但公众的评价对慈善举动一定会有影响。刚开始,媒体的报道不多,大部分企业和个人都不知道真实的情况,随着报道的深入,企业很快就能引起情感的共鸣,自然而然地就多捐了。而且,我觉得慈善的从众行为也很正常,时尚不就是因为从众而形成的吗?这个榜单无疑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压力,但有了做慈善的压力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张莉:排行榜并不是坏事情。因为此次排行榜并不是某个机构列出来的,是一个共力,大家相互影响,互相看着,不能把它理解为企业的攀比、营销行为,而是对慈善的一个披露。而且很多公众也并不知道慈善背后的故事,像有一家捐助一亿元的企业,这个企业家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对于地震他感同身受。
慈善也需要应急机制
主持人:这次事件也让企业明白了慈善不仅仅是捐助的一个动作,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当面临突发性的灾难时,企业应该怎么快速组织自己的慈善行为,并让这个行为达到公众的期望?
张莉:企业的慈善活动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建设:慈善需要一个策略,而且这个策略和市场策略有关,是不是延续了市场策略;慈善需要一个非常完美的流程,各个部门都要支持、协作;慈善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要有专门的团队和相关人员操作;慈善也要有应急机制,特殊事件特殊处理。
孙为民:企业的捐助是很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理解,企业在进行捐助的时候也要从多方面考虑,苏宁一般是这样考虑捐助慈善的:一、捐助是跟社会互动的方式之一。企业跟社会的互动方式有很多种,广告是其中的一种,企业往往在广告这种互动形式上花更多的钱。慈善这种互动方式,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公民和社会责任意识。二、慈善和企业的规模密不可分,在量力而行的同时,还要考虑公众期望。公众对大企业的慈善期望肯定高一些,若没有理由地达不到公众的期望,就会引起公众的反感。三、内部管理的需要。慈善活动不管是高层的行为还是企业的行为,对企业的员工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是教育员工的一种方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信任感。
企业的捐助活动无疑会受到制度的限制,但制度在紧急的事情面前是可以突破的,企业在这种重大的危机面前也应该启动自身的危机管理体系,用非常规的手段处理这次赈灾,对上市公司来讲,只要沟通顺畅,董事会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企业内部一般如何评价一次慈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慈善行为?
张莉:一个企业的慈善行为一般为了达到三个目标:美誉度、品牌的提升;提高员工凝聚力;在某个领域期待做出杰出贡献。比如环保、教育,有具体的指标衡量。如果没有达到这三个目标,说明是失效的,至少是没技术的慈善举措。
孙为民:目前很多企业习惯于把慈善和商业结合起来,我觉得公益和商业还是应该分开,更不倾向于把公益和销售结合起来。在苏宁你不会看到因为你买多少产品,苏宁就捐了多少钱的说法。有时候慈善行动是这样的:你捐钱,我补贴,消费者如果在苏宁的店里捐助,苏宁就返购物券给他。而且,我还觉得捐钱和捐物是等值的,没有优劣之分,根据被捐助者的需要就好。
冯仑:钱重要,专业技术也很重要。王石觉得用三年时间建一个镇,这样更有意义。
郭广昌:现在对我来说每天捐40吨药很重要,我自己最看重这个。不是说钱没用,但是这个阶段物资更重要,前一个阶段是救人,这个阶段是及时把药品送到前线去,以及搭帐篷等。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安置和灾后重建的事情,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尤其感兴趣的事是每天能够实实在在地把40吨药送往前线,而且不是捐了多少钱的问题。[2008.5.25]
[@more@]
2008-05-25 20:45:34
桐弟够细心了!拜读!2008-05-27 14:40:29
谢谢老兄的关注。2008-05-31 15:09:23
不管怎样,能让灾区的百姓早日脱离困境就是硬道理!